公司動態
傳統玉雕行業一匠難求,新型自動數控玉雕技術興起
可卻在如今這個年代,雕刻師傅漸漸多了起來,似乎我們經常聽到、見到名家師傅雕刻的藝術作品,仿佛一夜之間,很多人都變成了大師,他們從幕后走向前臺,他們雕刻的作品一夜之間便翻了幾番,更讓人吃驚的是,老百姓對此也產生了巨大的明星效應,對這些作品趨之若鶩。那么,這么多的大師究竟從何而來?今天小編就帶您一探究竟。首先大家先看看下面這個新聞報道:
胡焱榮
據臺灣媒體報道,著名玉雕大師胡焱榮,被檢舉冒用他人泰國護照游走20多個國家,2013年年底從北京搭機抵桃園機場,被“移民署”以現行犯逮捕。胡焱榮(48歲)自稱玉雕大師,臺北故宮已故前院長秦孝儀曾贊他的作品“亙古未有”,但其妻子爆料“他根本不會玉雕”,都是一名老師傅操刀,作品掛胡的名字,一票政商名流被騙得團團轉。胡炎榮曾于民國100年10月18日,到北京故宮博物院展覽,并將作品「一露甘甜」、「百年好合」捐給北京故宮,還接受大陸媒體的採訪,成為當代極具代表性之翡翠雕刻藝術家,沒想到竟是一場騙局。
現如今,提起大師,好比像是幾年前提起“小姐”“專家”一樣,總感覺變了味道。截至目前,我國舉辦的五屆中國玉石雕刻大師評選共評選出176位國家級大師。但是,除此之外,無論從一些活動或是媒體報道中,都出現了一些所謂的“大師”。
宋世義(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玉雕傳承人)在接受媒體采訪時這樣說到:當下玉器市場最大的問題是重復的作品多,模仿的作品多,真正有個性有創意的作品太少。
在宋世義看來,玉文化,就是既要有玉工,又要有文化;大師,就是既要能夠為師,又要博大。何謂有文化?何謂博大?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玉雕師就說道:“有一些協會和機構,沒有政府的授權就進行評選,他們認為自己是國家權威機構認定的協會和組織,評選出來的大師也應該是權威的,但其實這些機構都沒有認證的資格,評出來的大師也是立不住的?!?/span>
而隨著新型機械塑性加工技術的興起,以及玉石行業巨大的商業價值推動,以電腦3D構圖和數控雕刻機相結合的新型玉雕工藝品加工方式出現。傳統玉雕的選材、構思、雕刻過程,不僅需要設計者千錘百煉的精湛技法,還需要巧奪天工、統籌全篇的精妙布局。一件上乘的玉雕作品,可能歷時數載年月,有的作品更是歷經幾代大師之手。正所謂精雕細琢方為美器。但這樣的加工方式絕不符合現代普通大眾對玉雕工藝品的市場需求。材質上乘,造型傳神、技法嫻熟、卻又售價不貴的玉雕飾品,在以前是難以實現的。
但以安徽玉翰公司電腦自動數控玉石雕刻機為代表的新型玉石加工設備,實現的玉石工藝品的智能設計,自動加工,批量生產的行業突破。選擇玉翰自動玉石雕刻機,將解決玉雕行業迭代、人才培養時間太長、人員流失一‘匠’難求等問題。只要稍有一點電腦操作經驗,懂得下載玉翰海量的創作圖片素材,就能制作出大師級的精美作品。
- 上一個:一段來自剛接觸玉雕行業者的告白
- 下一個:玉翰的企業理念是什么?